网友张山(化名)回答:
认识一哥们,做信贷的,有次吃宵夜,应该是2021年吧,三年疫情断断续续的时候,他跟俩同事一块来,听他们侃了半天,现在还有点印象。
大概说的是,两年疫情下来,有不少在他们心目中,属于优质客户的人,包括少数在编公务员,都出现了信贷逾期,35到45岁是重灾区。
这大概可以说明,人到40岁还没有积蓄,算是个正常现象吧。
记得那哥们跟同事,当时还抱怨了一通,说风控现在越来越难做,收上来的材料,收入就拼命夸大,支出能瞒就瞒。
说是有个客户,年薪四十多万,批了二十万,本来妥妥的,结果还了一半就逾期,一查才知道,媳妇全职主妇,家里六个孩子,供两套房,老家还有偏瘫要请人照顾的父母。
所以,一个人的经济状况如何,能不能存钱,不能单看收入,支出这块也很重要。
我爸妈普通职工,收入十分普通,还养大了四个子女,但他们生活简单,早早买了单位的解困房,不投资不买车不打麻将,除了吃穿,剩下的都是存款。
2001年的时候,我刚工作,一分钱没存,却有个捡漏买房的机会,他们从听说,到拍板,到汇三十万进我户口,只用了两个小时——22年前的30万,那真是不少钱啊。
40岁,很多人都工作了十来年,如果一切顺利,应该已是业界资深,工作最少经历过一次上升期,公司单位里的中层领导,很多都是这个年纪。
这个年纪,也应该是很多人一生中,同时具备丰富经验与旺盛精力的黄金时期,俗称“中年精英”,赚的钱比30岁时期要多一些,甚至多得多。
但这个年纪,支出比30岁时候,恐怕也要多很多。
孩子应该十岁多了,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兴趣班补习班,多数家长是花得起多少就花多少。
我一朋友是小学老师,年入不低于二十万,但她俩孩子,一个月兴趣班加补习,敢花掉一万多,剩下几千块管一家四口吃穿零用,别说存钱,不欠债就好了——她老公也有收入,主打供楼供车,加上日常应酬,应该也是剩不下什么的。
另一方面,40岁的年纪,父母多半六七十了,如果健健康康,那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,一年到头怎么孝顺,也花不到让钱包伤筋动骨的地步。
但现实是,到了这个年纪,父母还活蹦乱跳不用打针吃药的不多。
40岁人的上一辈,经历新中国的各种坎坷,要是身体不落下点毛病,是挺难的,年轻时候什么都能扛,一旦退了休,身体跟精神都松懈下来,紧接着很可能就是“病来如山倒”了。
30岁的时候,我爸妈能给带孩子洗衣买菜做饭,40岁的时候,我妈肺癌已经走了两年,我爸中风还没复原,几年间进了六次医院,到现在每天要固定吃7种药3种保健品。
40岁这个点,有车有房还能存下钱的,不管多少,都应该算跨过“成功人士”的门槛了。
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,成功人士应该还只是小众吧,多数的普罗大众,都还够不上这个门槛,所以,40岁没存款,完全可以理解。
至于说,有存款的人,存多少才有安全感,这个要看有多少负担,想住在什么地方,以及,未来对生活品质有多少要求。
有的人生得早,子女混得好,40岁自己有工作有医保有养老,卡里就算只有十万八万,也不至于没安全感。
有的人,像发视频哭穷,说卡里只剩五百万的陈奕迅,以他想过的日子,就算存个五千万,也不敢说有什么安全感。
对普通人安全感的产生,我更倾向于,未来可期的收入,譬如稳定的工作,丰厚的退休金,或类似房租这样低风险的投资收益。
各种平台保障,也能给人应付意外的底气,譬如提供医疗、养老、失业保障的社保,以及五花八门的商业保险,这些都是要花钱的,但破小财能挡大灾,经济许可的情况下,是值得的。
除此之外,日常与人为善,多做好人好事,别人有困难能帮就帮,常与心善之人为伍,维护好健康的人脉圈子,万一遇到什么坎,一方有难八方支援,也是一种安全感。
如果以上这些都有的话,我觉得,一百万存款我就挺有安全感的了,但如果以上这些都没有,就算卡里有五百万,45岁的我,也会彷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