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一则“感冒花了12万”的短视频冲上微博热搜,迅速引发广大网友热议。作为娱乐性质的视频,其内容必然存在夸张的表演成分,但视频背后折射出的一些药品市场现象,则值得我们深思。点开百度搜索词条“药店刺客”,多则类似“感冒花费超千元”“网友吐槽药店价格比医院贵三倍”“某地药店定价过高,当地市场监督部门介入”等相关话题新闻映入屏幕。由此反映出所谓“药店刺客”的医药行业市场乱象,并非空穴来风。作为重点关乎民生的关键领域,医药行业容不得半点“糊涂账”。
要加大行业立法执法力度。其实,面对诸多藏于暗处的“价格刺客”,2022年7月,市场监管总局就发布了《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》,其中指出经营者要“做到真实准确、货签对位、标识醒目”。这项规定也被称为“价格卫士”,将有效防护“价格刺客”。同时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》第四十二条也明确规定:“经营者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,责令改正,没收违法所得,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。”两相结合之下,面对未按实际价格售卖的违规商家,不仅可有效防护,也可“反刺一剑”。政策早已出台,“刺客”何时管制?对此,医药监管部门不能无所作为,应该从满足人民群众的关切入手,认真反思这些年来在药品销售监管上的经验教训。加强监管,加大执法力度,规范药店销售行为,让药店回归到正确定位上来,避免其在过度商业化的歧路上越走越远。
要明确市场主体社会责任。市场经济条件下,商家是主导行业发展形态的关键,而医药行业作为关乎人民群众生老病死的民生行业、战略行业,其健康发展也需要市场主体正确处理行业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内涵,自觉认同并承担起行业社会责任。诚信经营,是商家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,一味耍小聪明刺伤消费者,伤害的也是商家长久经营发展的根本,一不小心还可能踩到法律的红线。信息化背景下,过去“骗一个还会来两个”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,相关行业可以利用网络多方提醒,当不诚信商家行为被广泛传播,“刺客”还能得手吗?多一些诚信,少一些套路,让消费者放心、舒心消费,才能获得回头客,形成长久的良性发展。
要提升消费群体维权水平。一方面,消费者要练好“火眼金睛”,看好钱袋子,“货比三家”之下,养成科学的甄别能力,形成合理务实的消费观,一旦发现“价格刺客”出没,要勇于拒绝。另一方面,医药行业和卫生部门要加强正面宣传,通过科普推广等多种形式,引导消费者提升基础医药领域的认知水平。此外,还要多措并举降低消费者维权门槛,多方发力共同净化消费市场环境。切实提升消费者维权意识水平,让消费者敢于、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,呼唤“监管卫士”勇于维权,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,对违规经营者应依法严惩,将“价格刺客”关进制度的笼子,真正让相关规定落实,真正让法规成为消费者的“卫士”。
华人网白浅编辑报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