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段大学生哭诉自己就业困难的视频在网上引发了广泛关注。视频中,这位小伙说,他读了四年大学,花了十多万的学费,出来实习只有3000元的工资,还要交800元的房租,感觉自己的梦想被打碎了。他不明白,为什么读了那么多年书,还要过着这样的生活。他的遭遇,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共鸣和讨论,也折射出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问题。
【事件回顾】
我在网上发现了一个热门的短视频,是一位河南大学生分享的。他在视频中表达了自己的困惑:作为一名实习生,他每个月只能挣到3000块钱,然而他租房的费用就要占去800块,其他生活费用也要花费一大部分,几乎没有剩余储蓄。
由于他的父母都是农民,为了供他上大学,付出了很多钱,因此他感到非常愧疚和面子尽失。他还提到,他的同学中有些人出去旅游,有些人在网上赚钱,看起来过得更好,他感觉自己白白读了这么多年书。他说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方向,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梦想,不确定自己的努力是否有价值,不明白自己的生活是否有意义。
这个视频迅速走红,已经吸引了超过一亿观看次数,同时也收到了许多评论和点赞。网友们对这个视频有着不同的看法:有些人觉得他很可怜,认为大学生找工作非常困难,希望社会能给予更多帮助和支持;有些人则认为他非常勇敢,强调大学生要有自信,不要放弃,要继续努力,并相信自己能够成功;还有些人认为他很不懂事,认为大学生不应该抱怨,而是要学会珍惜机会,从基础做起,适应社会的发展。
【事件分析】
现今,寻找就业机会对大学生并非易事,这一普遍现象不容忽视。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2020年,城市失业率达到5.6%,而年轻人(16-24岁)的失业率高达13.1%,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失业人群。
进入2021年,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1076万人,创历史新高,然而就业市场所提供的职位却远远不够。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,一些行业和岗位的需求减少,使得大学生在寻找工作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为何大学生面临如此苦难的就业环境呢?通过网上新闻报道的搜集,我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原因:
第一个原因是结构性错配。大学生期望从事的工作与市场上真正需要的工作不符,导致双方无法相互匹配。这种错配体现在多个方面,例如:
地域错配。
一些大学生只愿意前往发达地区寻找工作,比如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,然而那里的竞争非常激烈,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机会。而一些欠发达地区,例如西部或中部城市,虽然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,但大学生却不愿意前往,认为那里条件差、发展缓慢。
学历错配。
一些大学生认为学历越高越好,因此选择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,然而高学历并不能代表高能力,有时反而限制了他们的就业范围。而一些企业更看重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技能,而非他们的学位证书。
专业错配。
一些大学生所学专业过于理论化,缺乏实践机会,导致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解决实际问题,无法满足企业需求。而一些企业需要的是具备动手能力和实践思维的人才,而非只懂得死记硬背的人才。
企业错配。
一些大学生对企业性质有明显偏好,例如只愿意去外企或国企,认为那里薪酬待遇好、稳定性高,而不愿意去民营或中小企业,觉得那里没有保障、无发展前景。然而实际上,民营和中小企业也有许多优势,例如更加灵活、具备创新能力、潜力巨大等等。
行业错配。
一些大学生对行业的选择也有明显倾向,例如只愿意去热门行业,如互联网、金融、教育等,认为那里有前途、发展潜力大,而不愿意去传统或新兴行业,如制造、农业、环保等,认为那里缺乏吸引力、竞争力不强。然而事实上,传统或新兴行业也有许多需求,例如制造业需要高端技术人才,农业需要现代管理人才,环保领域需要专业研究人才等等。
职业错配。
一些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也不适当,例如选择了与自身不相符的职业,比如他们的性格、兴趣、能力与职业要求不匹配,或者他们对某些职业了解不够、对职业要求不清楚,从而放弃了更适合自己的职业。例如他们可能拥有一些特长、爱好或优势,但却没有发现或利用;或者拥有一些潜在的职业机会,却未进行探索或尝试。以上这些错配使得大学生找工作变得极其困难,同时也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浪费。
第二个原因是自身缺陷。也就是说,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一些不足,导致他们在找工作时遇到很多问题。这些不足体现在多个方面,比如:
规划不清晰。
一些大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,不知道自己想从事何种职业、适合从事何种职业以及如何做好这份工作。因此,他们在找工作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,像无头苍蝇般到处投简历,缺乏针对性和效率。
心态不成熟。
一些大学生对就业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或不合理的自信,例如希望找到高薪、高职位、高福利的工作,却不愿从基层做起,不愿吃苦、不愿学习。又或者他们认为自己能力不够、经验不足,不敢尝试具有挑战性的工作、争取机会,缺乏耐心和毅力。
能力不足。
一些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就业技能,例如沟通协作、创新思维、自我管理等。这些能力在工作中十分重要,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和要求,也能展现他们的优势和潜力。以上这些不足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空间。
第三个原因是社会因素。
也就是说,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和引导不足,使得他们在找工作时遇到不公平和不合理的现象。这些现象包括但不限于:
政策不利。
一些就业政策对大学生不友好,例如户籍限制、社保缴纳、税收优惠等,这些政策让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,例如他们可能在某些城市找不到工作,或者即便找到工作也无法享受到一些福利,或者工作后需要缴纳较高的税收。
服务不完善。
一些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,例如就业指导、就业信息、就业保障等,这些服务不利于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得到有效的帮助和保障。
观念不正确。
一些就业观念不符合时代要求,例如对大学生的歧视、误解、偏见等,这些观念使得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评价。例如他们可能在某些企业或行业被拒之门外,或者被低估或高估,或者被要求做一些不合理的事情。以上这些现象增加了大学生寻找工作的难度和风险。
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有哪些?
在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时,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,包括宏观调控、教育改革和个人努力。
从宏观调控角度来看,政府应该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,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岗位的增加,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和支持,优化就业环境和制度,保障就业权益和福利,鼓励创业和创新,扶持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,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。
同时,高校也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。
高校可以加强教育改革和质量提升,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,增加实践教学和就业指导,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,以及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。此外,高校还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和就业服务,拓宽就业渠道和平台,提高就业率和质量。
而对于大学生个人来说,他们也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。
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期望,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,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,制定合理的就业计划和策略,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,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,灵活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和需求,积极寻找和把握就业机会和挑战,并不断学习和成长。
结语
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,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,并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。作为大学生,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,并提升就业能力和竞争力,积极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,追求自己的梦想。
而作为社会,我们应该给予大学生更多的支持和引导,改进就业政策和服务,消除就业歧视和偏见,创造公平和良好的就业环境。
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共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,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,促进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。
请问您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看法是什么?
华人网阿肆编辑报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