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国家发行了一种数字货币,一个人只能买一单,一单1000元,到年底时保底能赚回来5万元”……这个骗局看起来非常拙劣,可是据新华社报道,诈骗团伙就是用这种套路,6年间让超过1万名受害人上当,多数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,不少人家庭条件并不富裕。这些中老年人之所以会上当,民警给出了比较合理的分析。一方面,这些普通老百姓有着朴素的“爱国”情怀,一听是国家推出的项目,要“配合国家打赢经济保卫战”“支持央行数字货币”,所以比较容易放松警惕。另一方面,有些生活在村镇的中老年人,因为接触的信息有限,本身对于骗局的识别能力不高,面对“量身打造”的话术,很难抵挡诱惑。↑诈骗团伙向受害人提供的虚假储蓄卡、“五行币”。新闻中有一个细节特别扎心,很多受害人被骗子洗脑,对项目深信不疑,民警找上门,这些受害者还连续多日四处躲避。只因为骗子已经提前打了“预防针”,说会安排公安局测试“忠诚度”。受害者被骗得团团转,不要说自己去举报,就是民警上门拯救还要拼命掩饰,由此也可见预防和打击此类诈骗的难度。事后复盘看,诈骗的名目虽然拙劣,但是整个骗局的部署是非常严密的。如办案民警分析的,这是一起集接触性诈骗、电信网络诈骗、传销为
三万六千四百零六滴老人躺在床上,徒劳地望着悬在头顶的吊瓶念念有词。手机忽然响起。“奶奶,腰伤还好吗?要不要我们回来?”两个头挤在屏幕里,老人看到孙子孙女的瞬间就笑了,“奶奶挺好的,你们不用回来。”几周前,孩子们在老家呆了几天就顶着黑眼圈回去。家里的电器用了十几年舍不得换,空调不制冷,孩子们翻来覆去睡不着。孙子问:“哎,你说这么一瓶吊水多少滴才能滴完啊?”孙女白了他一眼说:“谁会这么无聊数。”老人笑着看向吊瓶,“三万六千四百零六滴。” 她数过了。老人的孤独呼之欲出,场面在伤感中酝酿。突然,一个不该出现的声音出现了。“等一下,这滴管怎么不滴了?”摄影师移开相机,镜头外的工作人员围拢在吊瓶前。上一秒还病色沉沉的老人放下手机,拿出藏在被子里的台本。屏幕里亲密的孙子孙女分了开来,坐在外间的沙发上各自沉默地看起手机。站在窗下举幕布的人松快了胳膊,房子恢复了光亮,老旧的木地板又响起走动时才有的吱呀声。拍摄场地是一间建于1931年的德式建筑,因为设施陈旧被当作拍摄农村的场景这是一个8人的摄制组,两位孙子孙女是账号名义上的主人,是MCN公司打造的“IP”。两名搭戏的临时演员,一个是“奶奶”,一个是“父亲